童年的日子无忧无虑,校园的生活充实快乐,它似一条潺潺流动的 小溪,欢快的奔流着,时时泛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,一颗颗跳动的心,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,编织着一个个彩色的梦,校园生活是 我们不可以忘怀的过去,下面请跟随童年365的小编一起回忆我们的校园生活《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》。
作者简介
路甬祥,男,汉族,1942年4月出生,浙江慈溪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,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中国科学院院长。
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,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,研究生学历,博士学位,教授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。在电液比例控制新技术方面做出成绩。科研成果电液比例新技术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调速装置等项目获联邦德国、美国的专利发明。1984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。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。1993年获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。曾获德国狄塞尔金质奖章和洪堡奖章。2000年3月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星级大十字勋章。
主题归纳:
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,透过简洁、生动地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,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,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。
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是一篇科技说明文。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,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,唤起学生热爱科学、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。
题目中“呼风唤雨”在词典中解释为“使刮风下雨,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,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”,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,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。
没有科学技术,人类只能顺从自然。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“农耕社会”,只能在神话中“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”;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,人类就能改造自然,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课文原文
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。
是谁来呼风唤雨呢?当然是人类。靠什么呼风唤雨呢?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。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,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、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,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,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。
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,生活在一个慢吞吞、静悄悄、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。那时没有电灯,没有电视,没有收音机,也没有汽车。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和腾云驾雾的神仙,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。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,在最近的100年中,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。20世纪的成就,真可以用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来形容。
20世纪,人类登上月球,潜入深海,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,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: 20世纪,电视、程控电话、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、高速火车、远洋船舶等,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“地球村”。人类生活的舒适、方便,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。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。
1923年,英国数学家、哲学家伯特兰,罗素说:“归根到底,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。”现在,这句话依然适用。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,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,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。在新的世纪里,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,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。
段落划分
第一部分(1自然段):写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。
第二部分(2自然段):写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现实意义。
第三部分(3——4自然段):揭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。
第四部分(5自然段):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,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。
版权声明
本文来自于互联网,《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》由童年365作者【一汐】整理编辑后于2023-02-15 10:17:38发表至课堂回忆的文章,转载请注明。
未注明原创的信息,皆为自动获取以及手工整理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果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并发送邮件,提供相关证明(版权证明、身份证正反面、侵权链接),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-12小时内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tn365.com.cn/xiaoyuanshenghuo/ketanghuiyi/1176.html